600菠菜评级担保网舉辦博愛美苑大講壇第十四講——
李翎《佛教視覺化開始的幾個問題——以桑奇塔為例》
2022年12月8日晚,“博愛美苑大講壇”第14講,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李翎教授應邀作了題為《佛教視覺化開始的幾個問題——以桑奇塔為例》的主題講座,江蘇大學藝術學院張同标教授作為特邀嘉賓主持講座。
李翎老師主要圍繞佛傳在早期視覺佛教當中進行表現,講座分為四部分,從不同方面結合考古文物以及曆史文獻詳細闡述了佛教視覺化開端的部分問題。
第一部分,李翎老師從佛教開端引入了“印度式思考的”概念和必要性,并介紹了以往對印度視覺文化的研究與關注。佛教産生于印度,溯源是找尋文化演變軌迹的最有效方式,隻有在了解印度佛教的文化特征和藝術特征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的經典佛教和視覺佛教的演變以及其中的内涵。起初對印度文化的了解從英國對印度的殖民開始,桑奇大塔、巴魯特、阿馬拉瓦蒂等都是那個時期發掘出的。在印度獨立後發掘出的其中著名的有:迦那哥納赫利大塔。後期印度學者逐漸開始自己關注研究本土文化。
第二部分,李翎老師詳細闡釋了“視覺佛教”與“視覺佛教的開端”概念的界定。“視覺佛教”以弘法為主旨,所有的視覺佛教材料都蘊含着豐富的佛教譬喻,這本身就決定了視覺佛教的特點是象征性而不是寫實性的。“視覺佛教的開端”具體指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前1時期,即“無聖像”時期的視覺佛教階段,強調印度腹地的文化,這個時期所關注的實物以古代商道為脈絡、建立的石窟寺和佛塔為主,本次内容将以桑奇塔為例。佛菩薩像于公元前1世紀左右産生,人格化佛像一出現迅速得到傳播,以像傳教的方式具有跨語言、跨文化的優勢。公元6世紀左右,“造像量度經”的出現标志着偶像化的佛教正式進入佛教話語體系,視覺佛教為佛教從印度走向世界,特别是東南亞諸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三部分,李翎老師提出了本輪讨論的兩個問題,即“視覺佛教的建立”和“新的隐喻符号與古老傳統的對應”。初期視覺佛教的題材為佛傳,宣揚唯禮釋迦,這個時期佛傳的叙事為無佛像的佛傳叙事,而印度傳統的譬喻性說理方式啟發了工匠最初對“佛陀”的表現。“借用”傳統是桑奇塔視覺佛教使用的主要手段,理解這些傳統是對佛教視覺化研究重要意義所在。李翎老師從入胎、降生、成道、轉法輪、涅槃介紹了佛傳的視覺叙事最重要的五個内容。桑奇三塔中一塔四個方位的大門都分布了豐富的視覺叙事圖像,其中對應關系為“入胎—小象”、“吉祥天—降生”、“樹—成道”、“輪—說法”、“塔—涅槃”。
本次講座吸引了全國各高校及業界學者參與,出現了少見的會議室爆滿的情況。講座結束後的交流環節,與會聽衆與李翎老師就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讨論。
(文/張昕怡 圖/張昕怡 編輯/王樂華審核/薛皓潔)